什么叫“動線”?
顧名思義,家里所有活動,都有一條必經的路線。
比如飯后收拾衛生,你通常要經過:
餐桌 - 廚房操作臺 - 水槽 - 碗柜 - 冰箱
來了客人,Ta會經過:
玄關 - 客廳- 餐廳- 洗手間
居家休息,你要經過:
客廳 - 餐廳 - 臥室 - 衛生間 - 衣櫥 - 書房
這還只是一部分。
動線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方式,一旦有問題,只會越住越不自在。
來看一下設計師怎么解救的?
家務動線大改造
每年少碎十只碗?
這是倫敦的一處兩居室公寓,屋主最大的愿望,就是讓房間不那么局促。
設計師一看:
超多動線硬傷,尤其是家務動線。
改造前
三條動線兩兩交織,硬擠出了好幾處“事故高發路段”。
端菜宛如取經,路線長不說,還要經過衛生間?!
況且廚房門口過道狹小,人員往來又很頻繁。
買回來的菜和生活物品懶得收進廚房,干脆隨手堆在客廳。
很快就會:廚房空蕩蕩,客廳變雜物間!
訪客動線最大的問題就是:
進門第一眼看到衛生間,隱私一覽無余…
改造后
經過一番改造,原來衛生間的位置做成了廚房。
就這么一個小小的空間交換,卻產生了神奇的效果。
首先,小黃線(家務動線)縮短了一大半!
屋主簡直要喜極而泣。
就算端了滿滿一鍋熱湯,也能輕松上桌了!
廚房一改往日的封閉,敞開大大的門洞,來去自如。
采購回來的食材直接歸位,一氣呵成!
訪客動線也得到了優化。
進門處的衛生間不見了,入戶直接拐進客廳。
專門的客衛,還能充分保證主人隱私。
看吧~ 再小的戶型,經過合理的動線改造,也可以舒適起來!
家居動線大挪移
回屋睡覺十步變兩步!
今天的第二個案例,是位于美國邁阿密的一居室。
他家有什么辛酸的故事呢?
改造前
家居動線很……長。
即使隔離一天沒出家門,僅僅往返于客廳和臥室,微信步數也能輕松榮登榜首…
臥室明明在客廳隔壁,但你就是進不來!
氣人不?
而且通往臥室途中,還會路過兩個衛生間,腦補一下這個心情。
訪客動線和家居動線在走廊重疊,供隨時和客人尷尬偶遇?
這種情況下,上衛生間、出門找衣服,都別忘先把自己裹好哦…
改造后
家居動線大大縮短,不用七拐八繞,也能回自己臥室了。
終于發現,能痛快地回屋睡覺是奪么幸福的事啊!
同時,客衛 - 主臥之間的過道完全堵住,小藍線和小綠線終于說拜拜~
不再與訪客夾道相逢,走光警報徹底解除~
訪客遠離臥室區
是屋主最后的尊嚴
最后這個案例,要講講我們住范兒的上海客戶Alfred家,戶型124㎡。
房子雖大,不代表沒有煩惱:
動線混亂,私密區域遭到干擾,交通空間嚴重浪費。
改造前
什么?訪客動線居然經過了臥室門口?
又回到了走光的問題。
客餐廳擠在一起,導致家務動線也過長。
進出廚房時,只希望他家地板足夠防滑…
最可怕的是,這些空蕩蕩的通道,足足占了將近18平的面積。
太扎心了叭……
很多北漂租的房間總共也就這十幾平。
沒有合理的動線規劃,寶貴的空間只能成片浪費。
加上Alfred家里有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和一只泰迪,這些公共區域成了他們的游樂場,噪音直接輻射到臥室。
咋辦呢?
來看看設計師的改造。
改造后
客餐廳 - 臥室之間,加了個衣帽間。
噪音傳播區變成 → 強力消音室!
主臥+主衛+衣帽間,一條線內部解決,幸福指數升級!
客人要去洗手間,右邊請~
中間大通道變身餐廳。
家務動線變成原來一半,廚房餐廳僅兩步之遙。
簡直不能更爽!